【攝影是怎樣長大的?從「服從」到「個性」!】第二節  

藝術專欄

BLOG

文章
Sep.18,2023
【攝影是怎樣長大的?從「服從」到「個性」!】第二節  
【攝影是怎樣長大的?從「服從」到「個性」!】第二節
  撰文 | Jacky Lau

繼上文,二十世紀初,歐洲大陸政治上非常不穩定,實驗性攝影或比較個人的表現手法並不流行或未被鼓勵。在兩場世界大戰洗煉中,没有完整的攝影研究。Dr. Erich Salomon在Auschwitz集中營被殺,August Sander被迫害。在巴黎不乏攝影展,但只展示攝影在當時的位置,没有遠瞻性的探討。政治無疑阻礙它在歐洲的發展,一些重要的攝影家更逃到美國。Laszlo Moholy-Nagy在1934年移民美國,Herbert Bayer亦在1938年離開德國。他們是一股新動力,豐富當時的美國攝影。在美國本土,當時已有一些出色的攝影藝術。Paul Strand在1915年已開始抽象攝影。Edward Weston及Ansel Adams的相片廣受歡迎。Alfred Stieglitz在紐約積極推廣攝影成為獨立藝術,印製Camera World雜誌,他在第五街Gallery 291介紹歐洲當代藝術,包括羅丹、馬蒂欺的素描及紙作,1911年更有畢加索的作品,並同時舉行攝影展。
20年代的美國,電器化汽車、飛機,整個消費社會都有賴攝影作廣告,一部份攝影師改拍產品攝影。Edward Steichen原為美國知名攝影師,後改為Vogue及Vanity雜誌的首席攝影師。攝影成為美國本土及國際商業的工具。Clarence H. White在1914年紐約創建第一所攝影學校。第一批畢業生即被商業社會吸納,如Paul Outerbridge Jr.、Ralph Steiner及Anton Bruehl。隨著商業活動的蓬勃,各公司願意在攝影技術上投放資源,促使攝影器材越趨成熟。1932年,Bruehl及Fernand Borges在Vogue刊載彩色相片。這項發現立即傳遍美國及歐洲,藝術家及攝影師很多也採用及探討其他表現手法,如collage、montage、叠影、戲劇性的燈光等等。
美國20年代的新資本主義有著正面的影響,但它對攝影的負面影響亦不能忽視,特別在1929年的經濟危機,令攝影師重新反省。1931年,Steichen總結10年商業攝影的影響:「高傲的技術,精神的空洞,只有金錢…… 與人類完全不相關。」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


 


 

公司簡介 藝術典藏 活動消息 聯絡我們

若同意本網站之隱私權政策,請點選「CONFIRM」,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,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,更多資訊請瀏覽 隱私權聲明

CONFIRM